前幾天跟朋友,一起辦了個教育講座
裡面蠻多概念我都很支持
雖然講座主要講學校教育,甚至到申請大學的部分
但很多核心理念,其實可以往下相容到三歲,甚至零歲的孩子
例如:給予空間,不要過度介入。
舉個實際的例子
小一的孩子即將迎來人生第一次正式段考
有蠻多家長,蠻多朋友會「幫孩子複習功課」
也會有安親班幫孩子「複習功課」
但我們家的做法不太一樣
我們是「先給予空間,不介入」
讓孩子用他自己目前的步調,去準備考試
他也沒上安親班、自然沒有額外的老師協助準備考試
我們請他自己試試先
也許會有很多缺失,但我覺得那些缺失是好事
他最近寫學校課堂一些測驗卷時,都會有錯誤。
我們都會說「太棒了,透過這次測驗,你找到你不會的東西」
或者是粗心的錯誤
「太棒了,這是你會犯的錯誤,你以後可以小心」
與其事前不斷提醒,不如讓他去體驗
犯錯後-->檢討--> 想改進方案
對孩子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
因為我從來都不覺得考一百分是什麼重要的事
重要的是有沒有學到東西
更何況,有研究指出,最好的考試是考 85 分
當然不是故意考 85 分。而是這份測驗,剛好有 15 % 是受測者不會的。這樣他的學習效率最高(這相關研究,有機會改天再聊)
當初看到這研究,真的是是蠻有趣的
給予犯錯空間,讓他自己找出原因(或者從旁輔導協助),然後想出方案。他會確實的記住。
以上跟大家分享^^